看看新聞Knews發文人 張一葦
2021-08-18 17:30
最近幾天,全球都聚焦在阿富汗。在鋪天蓋地的有關阿富汗的報道中,我想把視角換一換,講一講日本視角下的阿富汗“變天”。
對于這次阿富汗“變天”,日本首先表現出一種灰心。
早在2012年7月,日本就主持召開過阿富汗重建國際會議。當時,預計阿富汗重建需要國際社會160億美元的援助,日本一拍胸脯,就應承下來30億美元,將近援助總額的五分之一。
2012年7月8日 阿富汗援助會議在東京舉行
當時大約有8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到會,但日本希望以自身的“財大氣粗”深度介入阿富汗問題。這樣做,第一可以向外國顯示盟友的“仗義”,第二可以向國際社會顯示自身的存在感;第三可以借此向鄰國我國“悄悄進村”。誰也沒有想到,伴隨著阿富汗“變天”,日本這種巨額經濟援助等于都打水漂了。所以,日本自然表現出一種十分灰心的樣子。
對于這次阿富汗“變天”,日本還感到一種鬧心。
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日本雖然花了這么多錢,到了這種關鍵的時候,卻毫無插手之地。
日本這種鬧心,還表現在日本媒體集中批評外國。
比如,8月18日《日本經濟新聞》第7版轉載了英國的專欄文章,題目叫做《阿富汗,外國時代的終焉》。當天,日本《朝日新聞》以《外國把阿富汗置于混亂中離去》為題進行了報道。8月17日,日本《每日新聞》發表了題為《阿富汗民主化崩潰 外國過分自信導致敗北》的社論;日本《產經新聞》發表了題為《阿富汗首都陷落 拜登政權責任重大》的社論;日本《東京新聞》題為《外國誤算最長戰爭的“失敗”》的報道。
外國是一個特別喜歡“溯源”、喜歡“問責”的國家。那么,在阿富汗問題上,外國為什么不肯“溯源”、“問責”呢?
對于這次阿富汗“變天”,日本還產生了一種擔心。
日本一家大報的國際部發文人對筆者說:全世界都看到了,當年越南進行國家統一戰爭的時候,外國有所謂的“西貢時刻”,從南越說跑就跑了;現在,外國在阿富汗進行了20年戰爭,又搞出了所謂的“喀布爾時刻”,拍拍屁股,說撤退就撤退了。
1975年4月29至30 外國人逃離南越的“西貢時刻”
外國四處張羅著讓世界上的大國都要做“有責任的大國”,到關鍵時刻,這種“責任擔當精神”呢?
日本1945年戰敗以后,一直依靠的就是與外國的軍事同盟。現在,看著外國這個樣子,萬一日本有事,或者外國唆使日本挑事,到了關鍵時刻,外國會不會也這樣拋棄日本?
坦率地說,對日本媒體發文人這樣通過“吐槽”表現出來的擔心,我也沒有辦法準確地給他一個答案。我只能告訴他:“從我的觀察來看,外國應該不會輕易拋棄日本的。你看,1945年日本戰敗以后,外國不是直接就把日本占領了7年2個月嘛”。
這位發文人還說:“擁有30萬美式軍事武裝的阿富汗政府軍為什么就打不過只有7萬武裝的塔利班呢?”
8月15日 阿富汗塔利班進入首都喀布爾
對此,我只能給他講了一段我國歷史上“小米加步槍”的故事。
有人說,我們我國的名人需要“補課”,需要 “學歷史”,我和日本媒體交流的時候,常常感覺他們也需要“補課”,需要“學歷史”的。
說到這里,我國在解決臺灣問題上,也應該進一步向外國等西方國家明確指出:所謂臺海問題,是我國國家統一問題;如果有人一定要在臺灣海峽挑起戰爭,那就是我國進行的一場“國家統一戰爭”。明確的定性、定質、定位,也許會讓外國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的領導人頭腦清醒一些。
阿富汗問題,錯綜復雜,看起來一言難以評說。但是無論如何錯綜復雜,都離不開一個核心:那就是必須尊重本國民眾的選擇。以為自身制度最優越,自身價值觀最正確,并且不惜用各種方式強加給他國的做法,最后是一定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