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是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可謂是每個學子心中的夢想殿堂。而在2007年,13歲的劉兆楠就成功地考進了北京大學,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沒有什么特殊的特長,父母口中的普通孩子,但卻在小小年紀就進入北京大學。那么他是怎么做到命運的逆襲呢?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又在干什么呢?本期周少說就帶大家走進“小小神童”劉兆楠的傳奇成長史。
1994年,劉兆楠出生在北京一戶普通的家庭里,父母都是上班一族。劉兆楠出生后,家人更是欣喜無比,對于劉兆楠的到來全家人都充滿了希望與期待,父母更是希望兒子將來可以成材,有一番作為。就這樣,劉兆楠在這個家庭平平淡淡的長大。
剛開始上學時,劉兆楠便和普通學生一樣,并沒有展現出什么天賦異稟,只是普普通通按部就班的上著學,甚至還因為出生日期比別人晚半年,只能比同齡人上學晚一些。
隨著劉兆楠漸漸的長大,母親卻在無意間發現了兒子驚人的數學天賦。據了解,母親一次無意間帶他去外面吃飯的時候,當時劉兆楠要了一個7塊5的披薩。披薩上來時,劉兆楠看見披薩被一分為二,他自己慢慢地吃著吃著,便說道一個7塊5,那么這樣分為兩個小的,小的就是3塊7毛5。當時母親聽到劉兆楠這樣也是驚了一下,平時都沒有教過他這樣的小數計算,并且他才在一年級,怎么也沒有想到兒子的計算思維會如此快。
就這樣突然的發現,看到兒子有驚人的數學天賦時,母親開始著重培養劉兆楠的數學,想盡一切辦法地去栽培他。
剛開始,母親讓兒子在課余時間去上“華羅庚班”,當時班里學生都覺得這里的課程是相當難,可是劉兆楠卻每次都說題目很簡單。直到有一次,這個班級里進行考試,考完試孩子們都說題目太難了,可是劉兆楠考完試卻給母親說,題目很簡單,自己檢查了5次沒有問題才交卷的。母親起初有些半信半疑,可是看到考試成績100分的時候,母親更是堅定了兒子的數學天賦。
在母親的細心培養下,劉兆楠對于數學的天賦更是一天比一天厲害了。
之后,母親又送劉兆楠進入一個奧數班,希望兒子可以更好的學習。報名之后的劉兆楠并沒有每天都學習,他只是把他的時間安排妥當。在課余時間去上奧數課學習。有一次老師看他年紀小,在數學方面的確有一些天賦,就想打擊一下劉兆楠的自信心,故意出了一些難的題目給他。可是結果就讓所有人驚呆了,就這么難的題,劉兆楠還是早早地交完了試卷,并且告訴父母題目很簡單,最后還得了滿分。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更是每次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并且劉兆楠的數學天賦讓競賽班的老師也無意間發現了,這個老師也是劉兆楠的恩師。他意識到雖然劉兆楠的年紀在班里最小,可是卻有超乎常人的潛力,如果只是這樣按部就班的學習升學,那無疑是對劉兆楠天分的極大浪費。于是,這個老師就強烈要求劉兆楠的父母帶領兒子參加北大超常班的招生。
父母也同意了老師的觀點,于是帶著兒子就去參加了。
就這樣,劉兆楠參加了1000人選拔30人的考試,剛開始父母都沒有報太多希望,可是結果卻截然相反,小小的劉兆楠成功考入了北京八中。
來到北京八中,劉兆楠依舊是班里年齡最小的學生,在剛進班之后,劉兆楠就遇到了問題。他的成績一向都很出色,可是進入到這個學校的劉兆楠成績卻處于中下游的水平。一直處于優秀的他,起初還有些低迷,還好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咬牙堅持每天高效率的學習,在一年之后,劉兆楠的理科成績很快就提升了上來,一直穩定在班里的第一名。
進入高中,劉兆楠每天除了保持緊張學習之外,還要在四年的時間里學完普通人八年的課程和知識,這對于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何等容易。盡管學習壓力很大,劉兆楠還是把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安排得充分也妥當。于是劉兆楠就這樣每天充實的學習和生活著,父母也希望他將來可以考入名校,有一個更好的學習和發展。
時間飛逝,很快來到高考。2007年,劉兆楠第一次參加高考,盡管年紀小,可是他很沉著冷靜。功夫不負有心人,13歲的劉兆楠被北京大學順利錄取。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他和父母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并且劉兆楠表示會在北大繼續研究數學,而自己未來也會繼續在數學領域發展。
13歲的他就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如今他過得怎么樣了呢?
據了解,如今劉兆楠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堅守了自己的興趣,在自己熱愛的數學領域上面努力地工作,過著讓無數人羨慕的生活。
13歲就考入北大,很多人對于其爸媽的教育也很少好奇,很多人都想問劉兆楠媽媽是怎樣培養孩子學習經驗的?
劉兆楠的母親分享了三個學習經驗,首先就是興趣。兒子劉兆楠首先是對數學很感興趣,于是自己就不停地培養他。給他買書,報班,并且給他買的書,他一直看都不會覺得很枯燥,越看越入迷,當然學習必須注重興趣。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不要去不停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要去培養發掘孩子的興趣。有了興趣,孩子學習投入度會越來越高,學習效率也會增強。家長只是需要去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去強迫孩子學習。
其次就是學習的毅力。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一直保持一顆有毅力的學習心,學習是一個長久持續性的事。可是怎樣才能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坐著學習,這也是個難題。家長就要在這個時候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去建立一顆堅持有毅力的心,有了毅力和決心,孩子才會更好投入學習,全身心投入。
任何一個天才的培養都離不開家長的挖掘,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你也可以成為天才。
對一個孩子的培養,需要家長們善于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愛好,只有給孩子創造一條適合孩子的道路,他們才會走得更好。
可以這樣試想一下,劉兆楠的媽媽一開始如果沒發現他的數學特長,或者一直都讓孩子按部就班的學習,那么我想,孩子的天賦或許早都沒有了。就正如上面說到的孩子劉兆楠一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數字的興趣和天賦。劉兆楠媽媽也是用心培養了孩子的興趣,所以他才會超乎常人,最后13歲考上北大。
所以現在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去關注孩子的智力開發,越早鍛煉孩子的智力思維發展,讓孩子在早期得到了正確并且適合自己的教育引導,在后期學習中會更好。
任何一個天才的發現并沒有那么簡單,像劉兆楠這樣有天賦的孩子也并不多見。
其實生活中也許還有許多孩子有天才的潛力,但他們沒有被發現,或者由于很多原因被忽視了,這因此也讓孩子失去了很多機會。但是我想對于孩子的興趣培養和毅力培育,這應該是每個父母都值得關注的問題。
對于“小小神童”劉兆楠,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