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在品牌重組之后,擺脫限制,終于用上了旗艦級的高通驍龍芯片。雖然此前榮耀和高通就有過合作,但是大多是中低端系列,而本次的驍龍888/888+平臺,還是首次。
對于消費者來說,肯定會懷疑榮耀是否有調校驍龍高端芯片的實力,并且本次雙方宣布合作的時間并不長,榮耀還搶到首批發布的席位,任務就更重了。消費者既想盡早體驗新品,又擔心自己變成“小白鼠”,有點左右為難。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此前我們就已經進行了榮耀Magic3系列的性能測試,但對芯片的調校是多方面的,不光要盡可能地發揮性能,還要有所節制,畢竟性能全開自然會導致芯片發熱,過熱保護降頻,或者長時間高溫運行導致硬件壽命降低,都是消費者不想看到的。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榮耀Magic3系列的散熱水平,看看她到底能否駕馭“驍龍”?
日常使用場景未超人體體溫
手機的發熱情況不光是看處理器的功耗,還要綜合內部的散熱系統以及機身材質、外界環境等諸多方面。在與散熱相關的硬件設計上,榮耀Magic3系列采用了超導六方晶石墨烯技術+超薄VC液冷立體散熱系統,官方表示升級后的石墨烯技術導熱能力提升了50%。不過,實際的散熱能力如何,還是要通過一系列測試來一探究竟。
先來看看一些日常的輕量級使用場景,我分別進行了視頻播放、刷微博、視頻通話等多項測試,然后隨時關注機身溫度,榮耀Magic3系列三款手機的背部溫度最高處都在37℃以下(圖為榮耀Magic3 Pro),機身靠下的部分幾乎沒有超過35℃的時候,豎屏握持時完全感覺不到任何熱量。
正如前面提到的,機身材質同樣對手機散熱很重要,榮耀Magic3和Magic3 Pro的亮黑和釉白都是玻璃材質,晨暉金和曙光藍則為素皮,榮耀Magic3至臻版則是陶瓷后蓋。一般情況下,鋼化玻璃的導熱系數為0.75~1.0w/mk,皮革為0.18 w/mk,陶瓷為1~2 w/mk,理論上說,這個系數越大,散熱效果越好。
實際體驗也的確如此,我在長時間使用榮耀Magic3系列之后,至臻版的陶瓷機身體感溫度的確要更低一些,在空調屋內握持有點冰冰涼的感覺。這也是因為通常情況下,陶瓷機身散熱更快,可以更好地控制機身溫度。
不過,日常使用狀態并沒有完全發揮芯片實力,功耗提不起來,自然溫度也不高。接下來,我開始加大“馬力”,進行第二輪升級測試。
吃雞也只是熱了一丟丟而已
要測試手機的性能,必然要用到游戲。我依次用榮耀Magic3系列體驗了《王者榮耀》、《QQ飛車》和《和平精英》三款主流游戲,每個游戲都試玩半小時以上,并統一開啟最高畫質/幀率,全程不間斷,然后隨時用熱成像儀監控機身溫度。
試玩和平精英半小時溫度情況(上為榮耀Magic3,下為榮耀Magic3 Pro)
顯然,《QQ飛車》和《王者榮耀》也不能讓榮耀Magic3系列,或者說驍龍888/888+的火力全開,機身溫度并未出現明顯上升。最高溫是在試玩《和平精英》十多分鐘后,三款手機的溫度幾乎都超過了37℃,這個溫度和人體體溫接近,幾乎感覺不到熱量。
整個測試過程中,我也發現在榮耀Magic3的背部居中靠上部分,溫度最高時接近40℃的情況,不過這部分區域無論哪種握持姿勢,一般都不會觸碰到,基本不影響使用體驗。顯然榮耀在機身內部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即使是高負載場景,也能讓用戶保持相對良好的握持體感。
榮耀Magic3 Pro《QQ飛車》CPU運行情況
在游戲中觀察CPU運行情況也可以看到,試玩這些游戲時,大部分時間超大核(CPU7)都是主力,但最多也只發揮了最高主頻(2.99GHz)的2/3功力,其他核心基本都是在旁邊加油助威,并沒有參與戰斗。
這幾個對性能需求并不是那么高的游戲,榮耀Magic3系列完全可以輕松運行,再加上系統中的“AI智能散熱管理”技術,通過內置的17個溫度傳感器,實時高精度監控機身內部溫度,并且可以智能識別出用戶的應用場景,提前主動調節散熱方案。這樣一來,就可以在高效節能的前提下,動態調節散熱方案,同時將機身保持在較低的溫度,讓芯片性能的發揮更加游刃有余。
流暢玩《原神》不燙手
榮耀Magic3 Pro試玩《原神》半小時溫度情況
接下來難度再次升級,在《原神》的測試中,三款手機同樣有著穩定的溫控表現,長時間游戲下來,都沒有超過41℃,這在使用驍龍888/888+平臺的機型中算是不錯的成績。并且正如前面提到的,溫度最高處在手機中部,握持時一般不會接觸到。
相對來說,機身正面表現還要更好:雖然最高處超過了40℃,但是大部分時間手指和屏幕的接觸區域都在圖中圓圈的部分,37℃左右的溫度和人體接近,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影響手感
榮耀Magic3 Pro《原神》CPU運行情況
仔細觀察CPU運行情況可以發現,即使是《原神》也沒能讓驍龍888+發揮出全部實力,在上圖這樣高強度的戰斗中,敵人眾多、特效滿屏,八個核心的運行頻率都只是保持在1.5GHz附近(驍龍888+的八核心為4個1.8GHz+3個2.42Ghz+1個2.995Ghz),平時跑地圖看風景時還會更低。
要知道,整個測試過程中完全沒有間歇,連續游戲超過了2小時,全程高負載運行,榮耀Magic3系列都可以保持穩定輸出不掉幀。這一切不光得益于良好的散熱系統,和榮耀對驍龍888/888+的調校也分不開。
這樣的成績,自然和榮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為了在短時間內更好地調校芯片,工程師團隊加班解決了無數個問題,甚至在春節期間都沒休息。再加上多年來積累的芯片調校經驗,不同品牌都有涉獵,并且本次也成功將GPU Turbo等核心技術應用在高通驍龍888/888+平臺上,足見榮耀過癮的研發實力。
落實到榮耀Magic3系列手機上,官方并沒有一味地追求高幀率,而是將處理器頻率控制在一個高效且安全的范圍內,既能保證性能穩定輸出,也不會因為功耗過高而異常發熱,在實際體驗中,自然就可以做到既流暢又“冷靜”了。
寫在最后:
現在的手機市場內卷嚴重,各家廠商都恨不得將市面上的頂級配置都塞入自家的產品中,但做手機絕不僅僅是堆料而已,手機廠商拿到這些頂級硬件之后,還要讓她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在Magic3系列手機上,榮耀就做到了這一點。
的確,榮耀使用中高端驍龍芯片的時間并不長,但是近段時間猛料不斷,驍龍778G(榮耀50系列)和驍龍888+(榮耀Magic3 Pro/Magic3至臻版)都搶到了首發,高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也通過線上方式,參與了榮耀Magic3系列的發布會,顯然,雙方的合作是非常深入的。
通過實測也可以看到,榮耀完全具備調校高端驍龍芯片的實力,在充分釋放性能的同時,還兼顧了功耗,在散熱方面擁有不俗的實力。
有了過硬的產品力,自然是為了贏回市場。從不久前全球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智能手機市場數據來看,榮耀在我國大陸地區環比增幅高達40%,從4月份開始,市場份額也開始逐漸反彈,并且保持高速增長,正在全面復蘇。
目前,華為已經逐漸退出了核心戰場,友商無一不想爭奪這塊蛋糕,雖然各家在市場份額上都有增長,但高端市場還是被蘋果拿了大頭。而榮耀的目標,就是與其競爭。
今年的榮耀,經歷了品牌重組、供應鏈變化等一系列難題,此前,在榮耀50上市之后,榮耀已經連續多周拿下了2500~4000元中高端價位的銷售冠軍,可以預見,榮耀Magic3系列也必將憑借自身過硬的產品力,繼續夯實自身在高端市場的地位,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