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異味又稱口臭,是困擾許多人的難言之隱。口臭不僅影響日常社交,也很容易讓一個人變得自卑。要想告別口臭,就得了解她是如何發生的。
真假口臭要分清
口腔異味與人的嗅覺相關,屬于主觀感覺。接收氣味信號的鼻子接受并識別混合在空氣中特異的小分子,將氣體信號在傳導途徑上轉換,最終傳遞到嗅覺中樞。相似的化學成分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喚起相似或相關的神經表達,最終大腦能夠將氣味識別分類。
但是因為每個人鼻子里嗅覺感受器的類型有差異,嗅覺信號傳導時的整合編碼方式不同,以及不同條件下對混合氣味識別的神經模式差異,最終,氣味其實是一種獨特的主觀感覺。
所以在面對嗅覺這種主觀感覺的時候,首先需要排除的是“假性口臭”。如果別人都覺得沒有味道,作為當事人的你卻覺得自己“回味無窮”時,可以通過接受專科檢查或用儀器檢查來排除假性口臭。
真性口臭分為暫時的生理性口臭以及長期的病理性口臭。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約150種分子,人類嗅覺感受到的“臭味”氣體信號主要是揮發性硫化物(如硫化氫)、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化物。
口腔異味從哪兒來
大部分的口腔異味來自口腔,口腔來源的口腔異味占80%~90%。主要有以下幾種:
牙周炎牙周炎是口腔中的常見病,在成人中的患病率高達90%,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及一些協同因素導致的牙周支持組織慢性破壞性疾病。早期表現常為刷牙咬物時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等,也包括口腔異味。嚴重的牙周炎表現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比如牙齦退縮、牙齒松動移位等。
牙周炎患者的牙和牙齦之間會形成一個病理性盲袋,專業名詞叫牙周袋。這個盲袋里是較為封閉的厭氧環境,為細菌滋生提供合適的空間及營養物。
經計算,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內壁拼合展開的面積可達72平方厘米,和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差不多,厭氧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可產生大量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化學成分主要為甲基硫醇。
舌苔舌背表面分布的舌乳頭形成無數的凹陷和凸起,面積大約25平方厘米,能夠為細菌提供黏附、生長的空間,同時滯留在其內的食物碎屑、脫落細胞為細菌提供代謝底物,成為硫化氫的主要來源。
齲齒、不良修復體未治療的齲齒、不良修復體以及食物嵌塞、干槽癥、阻生牙、口腔潰瘍、腫瘤等疾病,常常引起齒齦局部解剖結構改變,易于細菌堆積,食物殘渣大量積聚,產生異味。唾液的沖刷作用對清潔口腔和稀釋異味具有重要作用,口干的患者如舍格倫綜合征,口腔內清潔作用降低,使牙菌斑易于堆積。
其他其他類型的病理性口臭還包括: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慢性咽炎;胃腸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不過,這些情況所占比例要遠低于口腔源性口腔異味。
生理性口臭除了病理性口臭,以下情況屬于生理性口臭,包括晨起時一過性口臭,饑餓時的口腔異味,食用帶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吸煙、飲酒后口腔內的異味,女性月經期、排卵期的暫時性口臭。這些都屬于不影響健康問題的暫時性口臭。
香糖、漱口水“太短效”
大家熟悉的咀嚼口香糖、使用漱口水或牙膏來改善口腔異味,主要原理是短暫抑菌以及掩蓋異味,效果短暫。面對口臭,建議首先從口腔問題的診斷分析入手,因為口腔源性的口腔異味可能性最大。
同時要做好早晚刷牙,使用牙線,刷牙時注意對舌苔的清潔;定期潔牙,清除菌斑、牙石;盡早解決齲齒、牙列不齊、不良修復體等口腔問題。對于伴有全身性原發疾病的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對于假性口臭的治療需要心理醫生指導,進行綜合干預。
文: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 馬志偉 童鈺鑫
-END-
信息來源:健康報
關注公眾號為急救醫護加油!
公眾號ID:BEMCpropaganda
關注
分享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