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港一家鐵礦石企業堆場上,從巴西等國進口的鐵礦石如“山峰”層層疊疊。 (ICphoto/圖)
“原材料這樣瘋漲,如果持續半年,估計有很多工廠撐不住。”李軍通過微信對南方周末發文人說。
李軍今年四十多歲,在東莞經營著一家大型鋁制品加工廠。他很忙,聊天時不斷在兩個手機間切來換去。
加工廠主要生產電解鋁制品。客戶訂單在前,原材料鋁價暴漲在后,導致李軍的工廠單月面臨一百多萬元的虧損。但他透露,2021年3月鋁價低的時候,他抄底買了期貨,陸續賺了一千多萬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上旬,鋁錠價格為17223元/噸,同比上升32.5%。
“許多產品的成本和簽單時的價差已經超過20%,多做多虧。”李軍說,一個客戶通常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產品在他這里生產,但客戶只愿意為其中部分產品漲價,導致自己承擔了大部分鋁的漲價成本。
為了減少損失,李軍暫停了部分老客戶的訂單。即便如此,他經營的工廠每個月都要消耗300多噸的鋁,按每噸17000元計算,一個月至少需要投入500多萬元成本。
不僅鋁價高企,幾乎所有原材料價格都在大幅上漲。包含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在內的CRB大宗商品指數從2021年4月27日的347.55點升至2021年2月25日的491.46點,升幅達41.41%。
南方周末發文人通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產資料數據進行統計,截至2021年3月上旬,有色金屬及黑色金屬共計10種工業原材料都出現同比大幅上漲。其中電解銅領漲,漲幅達到了48.95%。
3月9日下午,公司的采購向李軍發信息說,當日原料采購的價格太高了,要不然不買了。猶豫了一會,李軍還是回復了兩個字:“買吧。”
當南方周末發文人追問漲價原因時,包括李軍在內的制造業老板通常答不上來。
李軍曾向多個上游經銷商詢問,鋁是否缺貨?經銷商均表示貨源充足,只要拿著現金就能買到。而且現在是貨找人,前幾天就有一個佛山的經銷商聯系他,想把幾百噸的原材料賣出去。
2021年2月,世界金屬統計局公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1—12月,全球原鋁市場供應過剩154.6萬噸,2019年全年為供應過剩46.2萬噸。
如果不缺貨,原材料為何暴漲呢?
多重原因
大年初九開工當天,易帆首先收到的不是客戶訂單,而是八家紙板廠供應商的漲價函。易帆在東莞經營一家小型紙包裝廠。
紙包裝廠負責生產紙質包裝盒,超市的紙貨架等產品,因此需要向上游的紙板廠大量采購卡紙和坑紙,紙板廠又是從造紙廠買入原料紙漿。
多數廠家都在漲價函中寫道,正是上游紙漿價格暴漲,導致生產經營成本增加,進而上調了產品價格。
隨后,來自供應商的漲價函一個接一個。
進入3月,上游紙板廠已不再向易帆提供正式報價單,而是采用口頭報價的方式。供應商給出的理由是,價格變化太快,報價單來不及做。
易帆今年35歲,個子不高,微胖,很少看到笑容。他告訴南方周末發文人,春節后,一些供應商提出當天下午4點過后便不再接單。4點之后發去的訂單,就按第二天漲了的單價算,“以前價格平穩時,一份報價單隨時都能用”。
易帆提供的一份價格表顯示,同樣一款卡紙,采購價格從2021年7月的3850元/噸上漲到2021年3月的6700元/噸,漲幅為74%。
“公司主要用的一款卡紙9天內漲價3次,直漲400塊/噸。3月2日當天,有一款卡紙一天就漲了1800塊/噸。”易帆感慨,從業多年,漲價幅度之大,速度之快,還是頭一次見。
在易帆的工廠里,工人零零散散在倉庫工作著,并不忙碌。按以往的規律,年后是淡季,一般原材料價格都要回落,紙包裝廠的旺季在每年的6月至11月。
東莞市成益紙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曉婭也告訴南方周末發文人,2021年需求慢慢恢復后,紙價從下半年開始有一輪“溫水煮青蛙”式的上漲,但都是一次漲100元/噸左右,“年后一次漲幾百元的情況,很少見”。
紙價突然高企,易帆和王曉婭的工廠都沒能在年前備好庫存,但部分訂單2021年已經簽下。為了出貨,他們只好選擇以高價購入原料,背負上沉重的經營壓力。
“2021年接到手的一些訂單只能虧本做,我們手上現在還壓著200萬的訂單。”王曉婭坦言,下游客戶的漲價意愿不強,導致價格沒法傳導下去,部分產品的單價已經和原料價格持平,現在只能把一些虧損多的單品暫停了。
各類工業原材料價格暴漲也引發了市場囤貨和惜售。
易帆的一位上游供應商向南方周末發文人描述:“春節期間,刷一遍微信朋友圈,都是感嘆號配上漲價警告。”
2021年1月中旬,預判紙價瘋漲后,他所在的工廠花費一千多萬元,向上游造紙廠預訂了3500噸原材料,紙價持續上漲后,“現在基本把買原料的錢賺回來了”。他進的貨還不是最多的,“有一家上市公司囤了5000多噸原材料”。
3月3日,印刷重鎮溫州龍港市的印刷包裝協會,曾聯合多個政府部門召開一次會議,討論紙價異常上漲問題。
龍港市印刷包裝協會在微信公眾號寫道,目前價格暴漲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紙價受木漿期貨暴漲引發成本驅動型上漲;白卡紙由于上游廠家產能過于集中,龍頭企業定價權過大引發異常漲價;部分經銷商在漲價潮中封倉惜售,待價而沽。
流動性過剩
上述龍港市印刷包裝協會提到,紙漿暴漲的首要原因是期貨暴漲。這反映的是受訪者共同提及的因素——世界范圍內資金的流動性過剩。
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告訴南方周末發文人,過去一年間,西方三大央行史無前例的貨幣超發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資本開始尋找新的資產配置抵御通脹影響,“大量資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場,是此輪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大宗商品采取全球定價策略,且擁有期貨市場,導致她含有一定金融屬性,價格的一部分由資本市場決定。”對外經貿大學我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亦向南方周末發文人分析,在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增強,價格變動并不完全反映供需變化,更反映了全球貨幣供給變化。
2021年3月,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公司將未來12個月大宗商品回報率的預測上調至15.5%,并表示大宗商品仍是最好的通脹對沖工具。
3月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流動性增加以后,由于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我國的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密切相連,外國資本流入我國數量會明顯增加。我國經濟目前還是恢復性增長,資產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國家相比利差比較大,外國資本流入是必然的。
我國是銅和鐵礦石的主要消費國,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在此輪大宗商品漲價潮中,銅成為漲幅最大的品種之一,最為受到資金熱捧。
Wind數據顯示,2021年2月底,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漲至9000美元/噸,觸及2011年以來新高。滬銅主力合約在2021年3月最低點時為39150元/噸,2021年2月26日,最高達到了70800元/噸的高點,漲幅高達80%。
滬銅期貨市場沉淀資金從2021年1月下旬的160億元開始迅速攀升至250億元。而2021年全年中,滬銅期貨市場沉淀資金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200億以下。
景川表示,從投資角度來說,考慮金融屬性應首選黃金,其次才是基本金屬。“這一次銅價領漲,主要是由于目前金、銅比價處于高位,投資黃金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于是銅成為了資金的新選擇。”
內地銅期貨的大規模建倉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
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過后,上海大陸期貨席位在滬銅期貨多頭持倉從2500手增加至近24000手。按每手5噸銅計算,新建的倉位相當于12萬噸銅。
深圳一位資深期貨研究員向南方周末發文人分析,內地期貨大規模建倉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簡單的產業資金套利;另一種是通過買高銅期貨的價格,抬升有色金屬板塊的股票價格,“有色金屬股票價格和期貨價格是相關的,期貨價格漲了,股票也會跟著漲”。
鐵礦石猛漲也有同樣的原因。
2021年12月6日,我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近期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上漲明顯偏離供需基本面,更多是臨近交割月多頭的逼倉所致。有貿易商在期貨市場做多的情況下,囤積最適用于交割的鐵礦石品種,人為制造市場緊張。
12月2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發布針對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實施交易限額的通知。12月22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
在此輪大宗商品漲價潮中,銅成為漲幅最大的品種之一,最受資金熱捧。 (IC photo/圖)
原料及替代品缺口
部分大宗商品的供給偏緊甚至短缺,也加劇了此輪原材料價格上漲。
例如,原油是塑料、鋼鐵等大量化工類產品的原材料。2021年4月,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一度跌至每桶20美元以下,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隨后達成大規模減產協議。
隨著OPEC減產以及需求從疫情中恢復,原油價格逐步攀升。
孫青是廣東佛山一家塑料制品廠的負責人,他對南方周末發文人說,塑料原料就是從原油中提取的,“市場最為常見的PP料,去年4月的價格是5800元/噸左右,現在已經漲到了9000元/噸”。
平安期貨首席化工研究員王開河告訴南方周末發文人,2021年年初負油價的極端價格出現后,OPEC國家開始陸續減產,“但原油價格上漲后,原油減產的規模繼續超出市場預期,推升了原油價格”。
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的銅和鐵礦石,受全球經濟復蘇影響,也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
2021年2月17日,世界金屬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全球銅市場供應短缺139.1萬噸,較2019年缺口擴大了近100萬噸。截至2021年1月底,全球三大金屬交易所銅庫存總量為20.76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4358噸(-17%),處于歷史低位。
世界鋼鐵協會和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鐵礦石需求增長12640萬噸,其他國家和地區需求下降7580萬噸,全球合計鐵礦石需求增長5060萬噸,而國際四大鐵礦石供應商發貨量則下降1020萬噸,供需缺口6080萬噸。
除了原材料供應減少以外,其可替代品也開始短缺。
出于環保目的,2021年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文件,明確我國自2021年起將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亦下發過有關固體廢料的管理辦法,并開始逐步削減固廢進口。
孫青的塑料制品廠便主要負責生產和銷售再生料。所謂再生料,就是通過工業回收、重新打碎、抽離的加工過程后可以繼續使用的原料。
他的工廠曾長期與日本的三菱、豐田等汽車廠商合作,負責進口性能不合格或者生產剩下的車門塑料邊角料。2019全年,他從日本進口了1300多噸再生料。
經過政策緩沖期,孫青直到2021年9月才停止進口,轉向國廢市場。孫青解釋,國外廢棄塑料的質量相對較高,而且回收產業比較完善,是他長期依賴國外的原因。2021年下半年轉向國內廢棄塑料市場后,塑料成本出現小幅上漲。
最近有些新客戶找到孫青,想要購買與新料性能接近的再生料,但沒有庫存了。“新料價格大概是8700元/噸,再生料是7700元/噸,有1000塊的價差,再生料一有貨就被搶走了。”
造紙廠面臨同樣的問題,除了原漿外,還要回收廢紙,做成廢紙漿后進行加工。但禁止固廢進口后,國內廢紙回收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廢紙終端需求逐步起量,需求改善將成為未來的主要驅動,2021年禁廢令將帶來400萬噸量級的廢紙漿缺口。
卓創資訊廢紙資深分析師劉健曾長期跟蹤廢紙行業,他告訴南方周末發文人,國內廢紙回收首先是經過各種走街串巷的三輪車收集,再進入廢紙打包站后壓成方塊,最后送進造紙廠。
劉健在調研中發現,2021年年初全面禁止固廢進口前后,大量廢紙打包站出于對未來價格上升的預期,都出現了囤貨現象,導致廢紙流轉速度變慢,市場上的廢紙變少,價格出現了上漲。
王曉婭的加工廠每個月能生產出六十多噸的廢紙邊角料,她發現邊角料的回收價格也從2021年的2200元/噸,上升到了2600元/噸。
環保限產
環保限產和碳達峰中長期目標進一步加劇了產品端的供給緊張。
3月12日,包頭市發改委印發《包頭市能耗雙控(一季度)紅色預警響應措施》的通知,立即啟動能耗“雙控”五項響應措施:一是依法依規對34戶鐵合金企業全面停產;二是關停自備電廠部分機組;三是對限制類企業實行限產。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在內蒙古能耗控制、云南水電短缺、產能檢修擾動下,隨著二季度電解鋁運行產能階段性下降、消費旺季來臨帶來的補庫需求,預計未來一年電解鋁價格有望突破2萬元/噸。
江鵬在江西經營的鎢制品加工廠,每個月產能有四百多噸。但2021年底環保限產后,開始實施限電措施,如果超出政府規定的用電規模,會直接斷電,工廠的產能下降了將近一半。
江鵬向南方周末發文人坦言,前段時間鎢價高漲時,不少外行人紛紛打來電話,想把產品囤下來,賺差價,“都是全款合同,簽完就給現金,一噸加500塊不行,他們就加1000塊,加2000塊,都不在乎。”
在他看來,市場看到產品有利可圖,上游原材料也會跟著被追捧。
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唐山進行檢查期間,發現多家鋼鐵企業未按照標準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甚至出現生產記錄造假等問題。
3月29日,唐山市發布鋼鐵行業企業限產減排措施的通知,對市內23家鋼鐵企業實施限產30%—50%之間不等,時間持續到2021年年底。
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撰文稱,鐵礦生產和貿易的集中度高,其定價不僅取決于供需平衡,還涉及產業利益分配。只要鋼材處于暴利狀態,(原材料)鐵礦即使過剩,也會撐著不跌。
(應受訪者要求,李軍、易帆、江鵬、孫青為化名)
南方周末發文人 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