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發文人 張英英 北京報道
4月7日,王立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靈魂拷問:真要全行業微利,共同成就150元/kg的硅料》。這是他在過去一個月里轉發的第四篇有關硅料漲價的文章。
今年三十多歲的王立是一家光伏組件企業市場負責人。他平時很忙,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采訪時還在出差途中。他關心的硅料問題是指光伏原材料多晶硅,位居產業鏈上游,往下順延還包括硅片、電池片、組件和電站四個環節。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國內多晶硅最高報價已經逼近14萬元/噸,最高成交價近13.5萬元/噸,相比2021年6月的價格,已經漲了2倍多。
王立告訴發文人,因為多晶硅瘋狂漲價,目前組件價格已經相比簽單時相差太多,合同執行困難,部分一線組件企業大面積毀約,終端需求也不理想。
實際上,不僅是多晶硅漲價,多數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21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189種。其中,79種商品漲幅超過20%,11種商品漲幅超過50%,2種商品漲幅更是超過100%,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金屬、鋼鐵、橡塑和農產品等領域。
發文人還采訪了解到,短期內原材料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著通脹風險。不過,價格頂點也有望到來。
漲價創新高
像王立一樣,身處管材行業的李飛也正為上游PVC(聚氯乙烯)價格上漲而感到焦慮。
李飛是國內某管材龍頭上市企業分公司的一名銷售。他所在的公司主營業務為塑料管道,應用領域包括建筑、家居、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燃氣等領域。PVC是管材制品的重要原材料。
2021年4月以來,PVC價格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并在12月初創年內新高。進入2021年3月,PVC期貨繼續走高,于3月16日創歷史新高,達9260元/噸;現貨價格進一步上調,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對于價格上漲原因,金聯創PVC分析師劉天旸告訴發文人,伴隨2021年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緩解,復工復產政策帶動內需,PVC產業活動快速回升,疊加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程度緩解,國內外PVC市場均處于供不應求狀態。2021年春節,外國受寒潮影響,多家PVC工廠停工,導致國際市場貨源緊張,這些都帶動了國內PVC價格瘋漲。
漲價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上述提及的供需矛盾,還可能包括流動性寬裕及投機炒作等。
銅就是大宗商品漲價潮中較為典型的代表。我國是銅的主要消費國,該產品的原材料銅礦仍依賴進口,其中智利是銅礦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21年,銅價從年初4.9萬元/噸漲至年末約5.80萬元/噸,年漲幅達18.2%。今年1~3月,銅價又飆升至6.5萬元/噸,季漲幅12.49%。
對于過去一年銅價上漲的原因,卓創資訊銅分析師張偉分析認為,2021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智利等國家礦產供應收緊,我國較早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加上國外陸續復工,實際需求萎縮并不大,導致供需錯配。在供需失衡基本面下,疊加全球央行貨幣超發政策,帶來流動性寬松,大量資金流入期貨市場,銅價隨之“水漲船高”。
張偉還表示,目前銅價已經處于高位,不過銅價走勢不完全看供需基本面,金融層面的資金推動比較明顯,金融屬性強,帶有炒作成分。例如,外國總統拜登上臺后發布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加上全球疫苗接種加快,美經濟復蘇預期升溫,這也在2021年2月再次引爆銅金融屬性。
中間商的尷尬
上游漲價,最尷尬的莫過于產業鏈環節靠近終端的中間商。
“因為相比簽約時硅料價格已經大幅上漲,有些一線組件企業的項目出現大面積毀約,有些合同執行得好點兒,但需要重新議價。像國外利潤高點兒的項目,現在運費漲了,加上匯率變化,也扛不住。”王立坦言,目前損失小的項目就直接毀約了,有的客戶比較重要盡量去維護。
一個現實是,目前光伏組件企業整體開工率和終端需求都不太樂觀。
據PV Infolink統計分析,3月一線組件大廠大多維持在65%~70%的開工率,4月組件廠家開工率普遍約60%。二三線較小的廠家開工率則比大廠更加低迷。同時,目前光伏終端需求不如預期,一季度組件需求預估僅落在30~33GW間,二季度目前看來也不樂觀。
基于這種現狀,原本高預期的2021年光伏市場也蒙上了一層陰影。業內人士還向發文人預測,2021年,單純光伏組件企業的業績會很難看,垂直一體化的組件企業會好些。
日子雖然不好過,但是對王立而言,這也是一個拿訂單、發展客戶的機會。他調侃說,一線組件企業毀約,自己正忙著出差“撿漏兒”。
與光伏組件企業類似,發文人采訪了解到,目前整體管材企業也同樣比較艱難,部分企業已經出現虧損。
李飛向發文人解釋:“如果與PVC同比例上調價格,下游項目承包商、分銷商或零售商可能接受不了,有些管材廠家為了保住客戶,選擇戰略性虧損,只要在能接受的范圍內就湊合做,沒辦法。”
李飛還說,一般情況下,PVC價格上下浮動10%,管材企業都會對價格進行調整,這都是連鎖反應。不過,這段時間能做就做,做不了就不做了。
據悉,目前李飛所在的公司已經同步漲價。他表示,今年PVC價格上漲持續,還會考慮提價。“建筑、家裝、市政等領域都是剛需,有些項目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盡管漲價,還是有市場需求的。”
不過,PVC生產商鴻達興業相關負責人則告訴發文人,管材、型材等制品行業市場集中度低,競爭較為激烈,企業議價能力弱,成本壓力傳導并不順暢。大型企業開工率維持在七至八成,略高于近年同期。中小企業開工率較低,主要因成本壓力較大,生產積極性不高。
劉天旸表示,對于PVC價格上漲,其下游企業的態度抵觸明顯,目前基本保持剛需拿貨為主。目前開工率水平不一,開工在三成至九成均有。原料庫存不一,像管材大型企業大約保持7~15天的原料庫存,管材中小型企業保持5~10天的原料庫存。
價格何時見頂?
等待原材料降價成為制造業普遍的期待,然而漲價仍是常態。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后,當前全球貿易量正在開始快速同比回升。在此背景下,供給相對不足,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從而拉動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預計我國大宗商品價格還會持續走高,直到全球經濟趨于平穩。這也意味著,原材料價格有望持續上漲。
以多晶硅為例,一位資深光伏業內人士向發文人預測,以多晶硅下游硅片的現金成本推算,多晶硅價格承受極限在15萬元/噸。“由于硅片需求大于多晶硅供給,目前硅片利潤還很高,預計多晶硅價格還會漲,最高可能漲到13.5萬元/噸~14.5萬元/噸之間,在4月見頂。”
對于今年后市價格,PV Infolink預測,多晶硅在組件大幅減產的情況下仍能持續抬價,也為下半年市場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預期三季度硅料供應量缺口增大的情況下,即使逢淡季,多晶硅可能也不會像往年一樣出現價格明顯回落的情形。
相比處于上漲中的多晶硅,PVC價格近期已經開始偏強震蕩。據鴻達興業相關負責人預判,未來國內PVC市場有望高位運行。
他進一步解釋,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房地產業發展存韌性,加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面推進,管材行業需求穩步增長。海外國家經濟逐漸復蘇,地板、防疫用品等相關制品出口高速增長。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原料電石和電石法PVC的新增產能受限。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明確提出,從2021年起,不再審批電石、PVC等新增產能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一輪又一輪的漲價潮正加劇通脹風險。發文人采訪也了解到,目前迫于銅、塑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傳導至家電行業,不少品牌廠家紛紛提價,最終影響消費者。
對于大宗原料商品漲價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方面回應稱,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如全球流動性寬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通過貿易、金融等渠道向國內傳導,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文中王立、李飛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