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咖啡智能平臺發布以來,WEY就對品牌定位進行了調整,在豪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智能元素,代表車型就是摩卡。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豪華+智能似乎還不足真正打動消費者,更多用戶還是更在意油耗和用車成本。為了實現真正的低油耗,滿足雙積分政策,長城在去年底發布了檸檬DHT混動平臺,可實現PHEV和HEV車型的平臺化生產,不管是否滿足新能源標準,兩者的能耗都切實降低了下來。而近期即將上市的WEY瑪奇朵就是此平臺下的首款產品,代表著長城對于動力系統的徹底革新。瑪奇朵可能在月底舉辦的成都車展上市,目前配置暫未公布,不過我們已經在深圳為眾達WEY旗艦店提前看到了實車,先來看看她到底表現如何。
新車特點:
一、基于咖啡智能平臺打造,是首款搭載檸檬DHT混合動力的車型
二、外型風格與摩卡相似,車廂采用“天穹智慧造型”布局,用料厚道、配置豐富
三、動力方面,采用1.5L發動機+DHT100混動系統,可實現4.7L/100km的低油耗
四、擁有完善的數字座艙和達到L2級駕駛輔助系統
瑪奇朵是一臺緊湊型SUV,外型上采用了WEY品牌全新的設計風格,與摩卡一脈相承,看上去更有新鮮感。這臺車采用了類似“薄荷綠”的車身配色,也非常時尚和個性。由于長城檸檬DHT混動系統支持PHEV和HEV不同形式,因此瑪奇朵有新能源和非新能源車型,實拍車型就是非新能源的HEV車型,她是首款采用油電混動系統的自主品牌車型。
外型方面,與摩卡風格相似,采用了加大號的六邊形中網,內部網格由大量立體“人”字形結構組合而成,豐富的鍍鉻看起來格外亮眼。不過,中網右側的前置攝像頭融合度不算高,顯得有些突兀,如果能集成在車標下方就更加美觀了。
頭燈的造型并不規則,內部有三條豎立布置的LED日行燈,LED近遠光燈采用分體式布局,矩形的燈體顯得很有個性。側腮部分采用了網狀通風口造型,僅為裝飾作用,將前霧燈布置于此,看上去還算協調。
側面來看,采用了較短且對稱的前后懸、上提的腰線和下壓式車頂,分段式腰線營造出起伏的效果,增加了車身的靈動感。后窗高度被壓縮地比較低,D柱短促而粗壯,與A柱的對稱感還不錯。摩卡使用的隱藏式門把手并未出現,傳統的門把手看起來很普通,配備有無鑰匙進入模塊。
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520/1855/1665 mm,軸距為2710mm。在同級HEV車型中,她的軸距超過了兩米七大關,但長度卻很收斂,車身的緊湊感做得更加出色。
外后視鏡采用黑色底座+車身同色外殼,集成了LED側轉燈和攝像頭,配備有360°全景影像功能。其余,如電動調節、折疊等常規功能都不缺。
前后輪規格均為225/55 R18,五輻雙色刀鋒輪轂看起來頗具動感氣息。輪胎匹配的是錦湖舒樂馳HS63系列產品,擁有不錯的吸振和靜音效果。
尾部的特色是車身高度很充分,但尾窗的面積較小,看上去格外壯實。頂部有大尺寸尾翼,尾燈采用縱橫交錯的燈帶,尤其是三柱式燈帶與頭燈有良好的呼應感。雙色保險杠層次很清晰,黑色立體的底裙如同鴨尾、兩側布局反光片、中置霧燈,并加入了豎形條紋,雖然隱藏了排氣管,但運動感依然非常鮮明。
車廂的布局看起來也非常有現代感,主副駕之間的區位感很清晰,中控臺右側有烤漆面板和白色皮質包裹,而右側布局了無遮擋式儀表盤和HUD抬頭顯示,擋桿臺也納入了左側的操控區域,而懸浮布置的大尺寸屏幕居中,兼顧了兩側人員的觀看。車廂的用料也比較講究,中控臺頂部為軟性材質覆蓋,淺色部分都是皮質,加入了少許的橙色點綴,無論觀感還是觸感都有一定的檔次。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與與摩卡同款,真皮包裹,尺寸小巧、握感飽滿。左右兩側橫輻上采用了平面化布局的多功能控制鍵,操作邏輯也很清晰。駕駛輔助撥桿位于方向盤左后方,達到L2級的輔助系統很有可能成為標配。
A柱布置有專用的人臉識別攝像頭,用來捕捉駕駛員的面部狀態,除了可識別駕駛ID,還能在駕駛過程中實現分心監測、疲勞監測、息屏控制等功能,人機互動達到了更高水平。
9.2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很有可能將作為標準配置出現,扁平的屏幕為倒梯形狀,無遮擋布局,雖然為駕駛員提供了更佳的前方視野,但畢竟屏幕較小,顯示的信息不算豐富,而且字符較小,還容易出現外界強光干擾的問題。當然,因為有前風擋上AR-HUD作為行車時的主要信息交互界面,因此這樣設定倒也可以理解。
14.6英寸懸浮式大屏很有可能也是標配,車機搭載了與摩卡相同的高通驍龍8155芯片,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系統的UI界面也變得更加時尚好用,左側豎列了主菜單,方便切換主功能,右側的各項控制界面看起來非常直觀,就跟玩iPad似的毫無上手難度。另外,分辨率達到1080P的超大多點觸控屏采用了防炫目、防反射、防指紋的鍍膜工藝,方便觀看和觸控,操控的流暢度值得肯定。
高位布局的擋桿臺布置規整,面板加入了類似馬賽克圖案點綴,小巧的電子擋桿居左布置,可以騰出更多的儲物空間。擋桿后方布置有“P”駐車擋、電子手剎和自動駐車功能按鍵,右側翻蓋下方設有兩個水杯架。前方有帶無線充電模塊的手機儲物格,保留了按鍵+旋鈕組成的空調、多媒體快捷面板。
中央扶手箱開口方正,深度可觀,擁有不錯的容積。前排充電接口主要集中在擋桿臺下方的懸浮式空間,配備有USB和12V電源,此處的容積也不算小,可以安置很多隨手小物品。
內飾用料還比較講究,中控臺和門板頂部也加入了類似皮質的面料覆蓋,而淺色部分則是仿皮材質,觸感更加細膩。中控臺中間部分加入了鋼琴烤漆亮面飾板,并將橙色飾條和“WEY”LOGO鑲嵌其中。這臺車還配備有多色可調的車內氛圍燈,營造更加活躍的車廂氛圍。
前排座椅采用米+藍雙色皮質包裹,邊緣增添了橙色元素點綴。皮質柔軟度適中,內部填充物也較為飽滿,坐墊承托性良好,靠背有一定的側翼支撐。支持前后、靠背、高低和腰撐多向電動調節,人體工程較為完善。
后排座椅的填充物同樣飽滿,與身體的貼合度不錯,坐墊的長度充足,提供良好的承托性,靠背有少量的側向支撐桿,但頭枕的側向支撐做得很到位,同樣可以起到固定身體的作用。空間方面,侃弟身高175cm,腿部空間兩拳半,頭頂為一拳兩指,橫向也比較充裕,再有就是提供了全平的地板,對于腿腳活動沒有任何干擾。配置方面,提供地臺式空調出風口和USB接口,但并沒有中央可翻折扶手和杯架,可能為了提高中間乘客靠背的舒適感。
車頂配備有可開啟全景天窗,開啟面積比較大,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成為標配。
尾廂容積目前暫無公布,縱深表現還不錯,兩側略帶傾斜的包覆也算是平整,我們預計容積能達到450L以上,長途旅行基本夠用。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略有傾斜。地板下方并未配置備胎,提供三角架和充氣設備。另外,12V蓄電池和1.7kWh的電池包位于底部,客觀上起到了平衡前后軸荷的效果。
動力方面是此次的重點所在,因為她是搭載長城檸檬混動DHT系統的首款車型,因此其表現對于后續車型影響會很大。檸檬混動DHT支持插電混動和普通HEV,這臺車采用的就是后者,系統由1.5L發動機和DHT100混動模塊,工作原理與比亞迪DM-i有些類似,不同的是她的發動機擁有兩個直驅擋位,參與驅動的積極性要更高些,同時電機的功率和扭矩都要小于后者,系統對于電力的依賴程度并沒有那么高。1.5L米勒循環發動機最大功率為71 kW(95Ps),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15kW(154Ps),系統的綜合輸出功率140 kW,峰值扭矩370Nm。車輛的0-100km/h加速為8.5秒,綜合油耗為4.7L/100km,一箱油能跑1100km,從結果上來看,她并沒有DM-i系統那么極致節能,但也達到豐田混動同樣的油耗水平。
DHT混動具備4種工作模式:1、起步階段或電量充足且低速行駛時,利用純電EV模式,完全靠電機來直接驅動;2、低電量、市區行駛時利用串聯模式,依靠電機驅動,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供電直接供應電機并電池充電;3、車速達到35km/h以上時啟動并聯模式,此時發動機和電機同時參與驅動,獲得最大的驅動力;4、滑行和制動階段,利用能量回收模式可將部分動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能量回收具備三個等級。
底盤方面,采用前麥弗遜獨立式+后雙橫臂獨立式的懸掛組合。看到這個后懸掛,我們還是很自然地想起了哈弗H6(三代之前),雖然用料和做工看起來都提升了不少。用這套懸掛自然有成本優勢,希望這臺車的定價也能更接地氣。
侃弟點評:
今年比亞迪搭載DM-i技術的車型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說明用戶對于低油耗的產品是愿意積極買單的,對于企業而言,還能夠滿足雙積分政策,何樂而不為?此次長城將最新的混動技術DHT首次用在瑪奇朵上,就是希望搭載了新技術的新車型能夠將WEY品牌帶火起來。這臺車的外型更加時尚,座艙的數字化也更加完善,綜合產品力不俗。如果定價合理,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