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天下達觀
日本海(Sea of Japan),我國古代稱為鯨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其東部的邊界由北起為庫頁島、日本列島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邊的邊界是歐亞大陸的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南部的邊界是朝鮮半島。
日本海并非是“日本的海”,日本海是公海。
有證據(jù)表明,隨著末次冰期(11000-8000年前)而來的海平面低水位時期,朝鮮海峽和宗谷海峽都被干露,可作為日本通向亞洲大陸的陸橋。
歷史上,我國曾是日本海的沿岸國。
漢武帝時期,我國東北部的疆域邊界西至貝加爾湖,東至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峽西岸、庫頁島以北地區(qū)。
唐朝時期,從北部韃靼海峽到朝鮮灣,大片的沿海地區(qū)都是唐朝所管轄。
元朝時設(shè)立的遼陽行省管理東北地區(qū),其下設(shè)的開元路轄地“南鎮(zhèn)長白之山,北侵鯨川之海”,這個鯨川之海就是今天的日本海。
明永樂七年(1409年)設(shè)置了奴兒干都指揮使司,轄地北至外興安嶺,南達圖們江上游,東至日本海、庫頁島,西至兀良哈的區(qū)域。
從16世紀80年代開始,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張,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侵占了廣大的西伯利亞,勢力達到了太平洋西岸,并開始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康熙年間,經(jīng)過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1689年中俄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及日本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屬我國。黑龍江重新成為我國的內(nèi)河。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開始強力推進侵占我國黑龍江流域的計劃。
1849年俄軍多次入侵我國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1853年侵占庫頁島。
1858年迫使黑龍江將軍巒山簽訂了《璦琿條約》,沙俄割占了我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lǐng)土。
1860年7月,沙俄占領(lǐng)海參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沙俄趁火打劫,以調(diào)停為名,加以武力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里江以東至海包括海參崴在內(nèi)的40萬平方公里劃歸俄國。至此,我國沿日本海地區(qū)的所有領(lǐng)土全部喪失。
基本上以日本群島與太平洋分隔開,介于32°42′N至52°14′N的中緯地帶,日本海面積約為100萬平方公里。
整個海域略呈橢圓形,南北長為2300千米,東西寬為1300千米,平均水深1350米(一說為1752米),容積為171.3萬立方公里,最大深度3742米。(日本海盆內(nèi)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水深為4049米)。
整個海域略呈橢圓形,主軸從西南走向東北。北端以北緯51°45′為界;南界從日本的九州島經(jīng)五島列島到韓國的濟州島,然后向北折向朝鮮半島。南經(jīng)對馬海峽和大韓海峽與東海溝通;北經(jīng)拉佩魯茲(宗谷)海峽和韃靼海峽與鄂霍次克海連接。
海水通常以反時鐘方向流動。西部有含鹽度較淡的寒流南下,東部有含鹽度較濃的暖流北上,形成鮮明的對流。
北上的對馬暖流和東朝鮮暖流均為黑潮的分支。
日本海的水域有6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間宮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guān)門海峽、對馬海峽還有朝鮮海峽。
日本海因有寒暖流交匯,富浮游生物,水產(chǎn)資源豐富。相應的海洋生物種類較多,僅魚類就約有600種左右,其中貴重的魚類有:太平洋沙丁魚、鯡魚、比目魚、鱈等。哺乳類中有白鯨、抹香鯨、藍鯨等。此外,還有海驢、蟹類、海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