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Tiffany
導讀:肥胖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科學家也在不斷探討肥胖對健康的利弊。肥胖在有些情況并不是僅僅只有壞處,相反,她可以抑制有些疾病的惡化;但是大多數情況,肥胖仍然是弊大于利,容易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外國范德堡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又對肥胖怎樣影響腸道的問題展開了研究......
8月13日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會破壞腸道內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學特性,并促進一種可能導致心臟病的代謝物的產生。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一篇題目為“High-fat diet–induced colonocyte dysfunction escalates microbiota-derived trimethylamine N-oxide”的文章中。
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病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助理教授、醫學博士Mariana Byndloss表示:動物模型的發現支持了腸道和微生物群在心血管疾病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她指出,目前,研究肥胖影響腸道健康的科學家還比較少。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肥胖和代謝綜合癥被認為是21世紀的大流行病。現在,大約40%的外國人肥胖,而且這個比例預計還會上升。范德堡大學的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此前未被探究和發現的機制,即飲食和肥胖如何通過影響我們的腸道和腸道內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之前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Byndloss和Andreas B?umler博士發現,腸道黏膜細胞和腸道微生物有著互惠互利的關系,促進了健康的腸道環境。他們想知道像肥胖這樣的疾病是否會影響這種關系。在動物模型中,高脂肪飲食會導致炎癥并損害腸道上皮細胞。Byndloss解釋說:“高脂肪飲食損害了線粒體產生能量的功能,導致腸道細胞產生更多的氧氣和硝酸鹽。”
這些因素反過來刺激有害的腸桿菌科微生物的生長,如大腸桿菌,并促進細菌產生一種叫做TMA(三甲胺)的代謝物。肝臟將TMA轉化為TMAO(三甲胺- n -氧化物),這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增加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對風險有關。
Byndloss說:“眾所周知,高脂肪飲食會導致生態失調,也即導致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但我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或如何發生的。我們展示了飲食直接影響宿主并促進有害微生物生長的一種方式。”
研究人員證明:在動物模型中,一種目前被批準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藥物能夠恢復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并抑制氧化三甲胺的增加。這種藥物被稱為5-氨基水楊酸,能激活腸上皮中的線粒體生物能。這表明,預防高脂肪飲食帶來的負面后果是可能的,像5-氨基水楊酸這樣的藥物可能與益生菌聯合使用,既可以恢復健康的腸道環境,又可以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水平。
這一組科學家解釋道: “只有充分了解宿主與健康和疾病期間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系,我們才能設計出有效控制肥胖和肥胖導致的不利后果(如心血管疾病)的療法。”
Byndloss和她的團隊計劃將他們的研究擴展到心血管疾病的動物模型。他們也在探索宿主-微生物關系(包括結直腸癌)的其他疾病發展中的作用。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8-reveals-link-high-fat-diet-microbiota.html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6/813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參考。如需獲得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就診。
腫瘤早篩創新技術開發研討會
第三屆上海國際癌癥大會
第五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