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人:胡遠航
在眾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自2021年3月“離家出走”的亞洲象群“斷鼻家族”,在“北游”約17個月后,終于在8月8日20時8分順利渡過“南歸”的最大障礙——元江干流,離家近了!
接下來,該如何引導她們回到適宜的棲息地?象群回到普洱、西雙版納后的安全如何保障?她們是否還會再次北移?一旦再出現類似情況應該怎么應對?
9日晚,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級指揮部、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圖為象群渡過元江干流。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為什么元江干流是象群“南歸”的最大障礙?
2021年3月,北移亞洲象群離開原棲息地——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7月進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從普洱市墨江縣進入玉溪市元江縣,離開其傳統棲息地。4月16日以來,北移亞洲象群遷移110多天,迂回行進1300多公里,途經玉溪、紅河、昆明3個州(市)8個縣(市、區),最遠行至昆明市晉寧區,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
圖為此前監測到的亞洲象群。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為保障象群安全遷移,維護沿途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云南省及時成立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省級指揮部,啟動安全防范專項工作。截至8月8日,云南省共出動警力和工作人員2.5萬多人次,無人機973架次,布控應急車輛1.5萬多臺次,疏散轉移民眾15萬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噸。8月8日20時8分,14頭北移亞洲象安全過橋渡過元江干流繼續南返,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雄性亞成體獨象,北移的15頭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總體情況平穩,沿途未造成人、象傷亡,云南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為什么渡過元江,意味著象群“回家”之路更近了?玉溪市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及應急處置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楊應勇解釋稱,此前5月象群北上渡過元江干流時,元江干流處于枯水期,水流量僅為73立方米每秒。隨著雨季到來,進入7月后,元江進入豐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達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達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劇增,給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礙。此次經過各級各部門奮戰13天12夜后,象群順利渡過元江,意味著克服了北移亞洲象群“南歸”的最大障礙。
據介紹,目前,象群在玉溪市元江縣紅河街道附近林地內活動,距離普洱市墨江縣26公里。
圖為象群渡過元江干流。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下一步,象群還將去往哪里?
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級指揮部指揮長、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萬勇介紹,目前,有關北移象群的相關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還將持續,直至象群進入墨江縣適宜棲息地后,轉由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實施常態化管理。
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沈慶仲認為,象群能夠返回原本棲息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最好。如果不能返回,象群回歸普洱市或者西雙版納州之后,云南會按照“人象平安”的總體要求,依托原棲息地已經建立的預警防范體系,做好象群的持續跟蹤監測,保障象群在適宜區域內自由活動。同時,在國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和云南省林草局的統一部署下,兩地正在組織實施棲息地修復改造和安全防范工程建設計劃,盡可能為象群提供舒適的棲息空間和安全的遷移通道。
圖為此前監測到的亞洲象群。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象群是否會再度北移?
關于這個問題,沈慶仲認為,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他稱,歷史上,亞洲象曾經遍布黃河流域至云貴高原的大片區域。對她們而言,遷移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遷移有助于野象尋找新的棲息地和開展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對于遷移的路線能夠形成記憶地圖。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強,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橋梁或者利用人工設施的經驗都可能得到累積和傳承。隨著云南野象種群數量的快速增長,亞洲象的遷移擴散不可避免。
圖為此前監測到的亞洲象群。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萬勇表示,云南也將系統總結本次北移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經驗,綜合施策,防止亞洲象再次向元江以北遷移。
他同時透露,目前,國家將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公園建設提上了日程,將通過整合優化現有棲息地范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下一步,云南省將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著力加強亞洲象棲息地建設,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全力以赴促進人象和諧。
來源: 我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