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開始招生了,報名時,有些早就患上“教育焦慮癥”的家長就問這問那,都是關于孩子上學后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有一個家長知道我教語文,還特別問我到底怎樣從小學語文。
這個問題很有價值,說明家長不僅考慮長遠,而且關注到了學習方法問題。是的,孩子馬上就要上一年級了,要正兒八經學習了,可是對于語文,從小就應該怎樣做才能學好呢?
由于報名時沒法詳細說,我就只告訴她三個字:多看書。至于為什么是多看書,我讓她搜一下今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了就明白了。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試卷,來具體說一說這個問題。
這是今年的全國統一卷。由于試卷內容太多,這里不方便全部展示,所以只截取部分用以說明,想了解全部內容可以到網上搜一下。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滿分150分,內容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現代文閱讀”,35分,安排兩個內容,一個是非連續文本,一個是記敘文;
第二部分是“古代詩文閱讀”,35分,安排三個內容,一篇文言文閱讀,一首詩歌閱讀,然后名篇名句默寫;
第三部分是“語言文字運用”,20分;
第四部分是“寫作”,60分。
其實只籠統地看這四大部分,就已經能讓人產生一種直觀感受:閱讀,太重要了!
下面我們再通過分析題型,來具體說明多讀書對于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來看現代文閱讀的題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3分)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
5.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以上1—5是第一個非連續文本的題目,做每道題都要結合材料,試想,讀不懂給的材料怎么做題?前三題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第4題則重點考查歸納概括能力,第5題還要在理解基礎上進行運用表達,沒有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怎么做題?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8.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以上6—9是第二個記敘文的題目。其中第6題考查的也是理解能力,第7題則加深考查鑒賞能力,不過好在是選擇題,難度降低了一點。第8題考查修辭,必須結合對內容的理解才能做。第9題考查理解能力又更進一步,達到深層次理解,難度更大。
再來看看古代詩文閱讀的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
這是文言文閱讀題目,全部涉及理解能力的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與現代文理解又不同,涉及到古文功底問題,比如句讀能力、對字詞古義的識記、古文語法等,在這基礎上,才關系到基本的理解能力以及觀點表達能力。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6.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這是詩歌閱讀的題目,主要考查兩方面,一是鑒賞能力,二是理解能力。
后面的名篇名句默寫與語言文字運用,其實也離不開理解能力,因為試題是給出語境,要根據語境才能填寫,這就要先讀懂所給的語境。
最后的第四大塊“寫作”,這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不可能寫好作文,何況現在的作文試題都給材料,先要把材料讀懂才能寫。
綜上,我們可以清楚而且深刻地認識到,語文高考,主要考的就是兩大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其中,理解能力包含鑒賞能力與古文基礎。這些能力都離不開海量閱讀!
讀懂一篇文章,首先要認識文中所有字,理解文中所有詞,通曉基本的語法,知道涉及的典故,了解一定的背景。這些從課本上習得非常有限。漢字那么多,組成的詞更是不計其數,何況還有歷史、地域、人文等因素,使得語言豐富得無法形容,課本上只其皮毛罷了。
實際上,語文課本只起到窗口的作用,要通過這個窗口進入海量閱讀,才能獲得更多。通過海量閱讀,可以認識更多字,學到更多詞,積累更多好句,擴大視野,啟迪思想,發展思維,還能潛移默化學到寫作方法。
說到寫作,當然也不能光靠閱讀,因為閱讀對于寫作的最大價值是語言積累,至于寫作方法那是潛移默化的,不僅需要較長時間,而且也缺乏針對性與系統性。怎樣審題立意,怎樣謀篇布局,怎樣描寫刻畫,怎樣抒情議論,這方面老師的指導見效快。寫作訓練應該從小抓起,配合海量閱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