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wǎng)

        掃一掃關(guān)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yè)資訊 » 經(jīng)驗 » 正文

        院士談如何做好研究生_要逼著自己去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9-03 22:42:52    作者:企資小編:玉兒姐    瀏覽次數(shù):53
        導讀

        來源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大學、百度百科編輯 | 學術(shù)君臨近開學季,不少導師也陷入了焦慮,那么作為研究生,該如何利用好新學期在科研上做出成績呢?今天給大家分享袁亞湘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為研究生開的專題

        來源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大學、百度百科

        編輯 | 學術(shù)君


        臨近開學季,不少導師也陷入了焦慮,那么作為研究生,該如何利用好新學期在科研上做出成績呢?今天給大家分享袁亞湘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為研究生開的專題講座,希望能為開學迷茫的你,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成長問題:


        袁亞湘院士簡介:在英國劍橋大學讀完博士且留校做了幾年研究后,1988年在他科研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選擇從英國回國,入職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成為了當時中科院最年輕的正研。2011年12月,袁亞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計算數(shù)學、應(yīng)用數(shù)學、運籌學等領(lǐng)域研究工作,他在非線性規(guī)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


        袁亞湘院士資料圖



        從“Learn”到“Re-search”



        講座一開始,袁亞湘首先講到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差別,指出從大學生到研究生是一個從學習到研究的轉(zhuǎn)變過程,用英語來表示即為從“Learn”到“Re-search”的過渡。他在這里著重分析了“Re-search”,告訴大家做研究可能要“翻來覆去地找很多遍”


        袁亞湘說做研究也是一個從集體個體的轉(zhuǎn)變過程。


        讀大學時,一個教室的人要考一樣的試,答一樣的卷子;但到了研究生階段,即使是同屬一個導師的學生,也有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他強調(diào),研究生的道路是很艱難的,需要同學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做研究生不同于讀大學,不可以只做個好學生,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新問題,發(fā)掘新方法,勇于做出新東西。


        袁亞湘院士2019年在國科大中關(guān)村校區(qū)做客“院士大講堂” 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對于“研究生要做什么”這個問題,袁亞湘院士表示研究生目前的首要任務(wù)是學好基礎(chǔ)課程,雖然分數(shù)可能沒那么重要,但“分數(shù)高總沒什么壞處”,并鼓勵大家:“充分利用時間,多多學習”。


        研究生的另一個任務(wù)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其中包括選題、研究、撰寫論文等部分。袁亞湘告誡大家,“每個人這一輩子也許只有這一篇博士學位論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國家圖書館都有論文存檔,謹防以后被自己的學生嘲笑。”這一番話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


        在談到培養(yǎng)研究生的目標時,袁亞湘說研究生要培養(yǎng)的是做研究的能力,并提醒大家做研究不等價于寫論文,會寫論文不等于會做研究,如果研究做得足夠好,論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為研究生,應(yīng)該有遠大的目標,腳踏實地且擁有足夠的自信。



        如果不思考,人再聰明也無濟于事



        袁亞湘提到了三個重要的因素:思考、興趣和堅持


        思考,就是要逼著自己去想問題,要不斷地思考,不可朝三暮四,也不能浪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感并非憑空而來的,而是與思考緊密相關(guān)的。他提到:“牛頓那么聰明都要思考,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思考呢?”


        袁亞湘說:“最大的浪費,就是‘聰明人不去想問題’的浪費。每天晚上睡前想一下,今天自己思考了沒有,如果沒有思考,人再聰明,也無濟于事。”想問題要想深、想透,并且要敢于問問題,善于問問題,勤于問問題。


        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三個重要因素



        興趣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動力,即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如果對某一研究方向有興趣則會發(fā)揮出巨大的潛力,就像剛會走路的孩童會為鑰匙如何打開鎖孔而獨自琢磨大半個小時,好奇和興趣會促使大家做研究時能夠持之以恒。


        在做科研時,我們常常會面對誰都沒有做過的事情,這些事情當然是很難解決的,因此我們要有堅持的精神。


        針對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袁亞湘表示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需要自己不斷地探索尋找,自己去“悟”。作為一個研究生,一定要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日后不做科研,做其它的事情也能得心應(yīng)手。


        “其實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袁亞湘說,他鼓勵大家一定要發(fā)現(xiàn)自身之長,學會設(shè)計自我成長之路,平時要和導師多溝通交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現(xiàn)場聽眾中,九成以上都是國科大的在學研究生。從開始研究生學習生活,“如何做好研究生”的話題大家聽過不止一次,但袁亞湘的講座,總是有獨特的魅力。


        在講座中,他更像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他不止一次提到同學們的身心健康:“開心最重要,如果我的孩子因?qū)W業(yè)而抑郁,作為父母,我一定不會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


        他祝福同學們在研究生階段成果豐富,生活多彩,并叮囑大家一定要快樂科研,只有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做科研才更有動力。


        人的一生是長跑,研究也是一場長跑,打好基礎(chǔ)很重要。


        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提問環(huán)節(jié)



        講座進入提問環(huán)節(jié),現(xiàn)場舉起幾十只手,分會場及直播網(wǎng)站也不例外,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順著網(wǎng)絡(luò)紛紛涌來。袁亞湘通過親身經(jīng)歷和小故事的形式給大家分析問題,他和藹的笑容和幽默的言辭讓同學們倍感親切,現(xiàn)場氣氛熱烈,掌聲和笑聲交織在一起。


        Q1 :如何培養(yǎng)專業(yè)興趣?


        很多同學選擇專業(yè)是受父母影響的,可能本人對所選的專業(yè)并不是那么感興趣,但是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首先應(yīng)該要求自己盡可能做好手邊的事,做得好就會收到正面的反饋,這樣的成就感有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


        如果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做不好或是實在不感興趣,人的一生很長,不是一定要堅持原來的方向,要思考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找到自己感興趣并且擅長的東西。


        Q2:研究遇到瓶頸怎么辦?


        冷靜判斷問題的類型:是研究走不通?還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不能輕易放棄,也不要一條路走到黑,嘗試把問題放幾天再解決,以三個月為期限。


        Q3:如何平衡科研與生活,并保持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


        無論哪個階段,健康(身體和心理)是最重要的。遇到困難不是壞事而是常態(tài),要開心對待,只有解決了困難才會有收獲。


        Q4:選題階段如何處理個人興趣與導師方向的分歧?


        鼓勵與導師的分歧并堅持自己判斷,但是切勿好高騖遠。主動與導師溝通交流,用理性說服導師,最終達成一致。


        Q5:請問您本科畢業(yè)后,四年從劍橋大學博士畢業(yè)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做學位論文只有三年,如果大家真正努力去做一件事,選一個好的導師,指導一個好的方向,三年是足夠的。


        Q6:女研究生是否在科研上存在劣勢?如何解決?


        不要被世俗干擾,要有自信,正確對待此類問題,從做研究角度,女研究生也可以做的非常優(yōu)秀。


        Q7:選題時如何迅速把握本學科重要方向和前沿問題?


        結(jié)合導師指導,通過自己詳略得當?shù)拈喿x,大致了解領(lǐng)域發(fā)展現(xiàn)狀并能夠基本完成一篇綜述。梳理清楚:做了什么事?誰在做?自己對哪個點感興趣?


        本文來源: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大學、百度百科

        轉(zhuǎn)載本文請聯(lián)系原作者獲取授權(quán),同時請注明本文來源。

         
        (文/企資小編:玉兒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fā)布者:企資小編:玉兒姐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yīng)責任。涉及到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